Contents

学单词(三)

5000 词&名词

从单词频率覆盖率来说,你听到别人正常讲话中几乎有 90% 会在 2000 以内的词汇,但剩下的 10% 足以令你完全不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。词汇学专家 Nation 博士认为,只要语言中有 5%的词汇不理解,就会对理解整句或者整段话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(后来他还把这个数字进一步调整为 2%,但这个跟阅读的舒适区有点不一致)。

2000 词和 5000 词共有的学习方法是:

  • 第一阶段:观察图像,视频、动作、多听(从慢速听力开始)、手势
  • 第二阶段:学会无穷变幻,学会搭配、同义词辨析

名词最早习得

名词最早习得 Hatch&Brown(1985),儿童最早习得的是名词,然后习得动词。在名词本身的习得顺序上,根据 Lyons(1977)的理论,距语义核越近的名词,就越容就越容易习得。Lyons 认为,所有的词性都有一个语义核(Semantic core)离核心最近的名词为第一级名词(first-order nouns),包括人名、物名与有时间和空间存在的实体名;其次是第二级名词(second-order nouns,包括现实时间中发生的可以观察到的情况的名词,如状态名词(Sleep)过程词(weaving)、事件名词(a crash)等;接着是第三级名词,包括那些无时空联系的抽象事物的名词,如 democracy 那么,理论上说,第一级名词先习得,然后是第二级名词,最后是第三级名词。从儿童习得词汇的情况看,儿童通常是先习得具体名词,然后习得抽象名词。

名词的分类

辨析名词的类别有助于加深记忆

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(Proper Nouns)和普通名词 (Common Nouns)

  • 专有名词是某个(些)人,地方,机构等专有的名称,如 Beijing,China 等
  • 普通名词是一类人或东西或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,如:book,sadness 等
    • 个体名词(Individual Nouns):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,如:gun
    • 集体名词(Collective Nouns):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,如:family, the Beings
    • 物质名词(Material Nouns):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,如:air
    • 抽象名词(Abstract Nouns):表示动作、状态、品质、感情等抽象概念,如:work
    • 动名词(gerund):smoking

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可以用数目来计算,称为可数名词(Countable Nouns),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和动名词一般无法用数目计算,称为不可数名词(Uncountable Nouns)。但这是很主观的,对词义的理解不同,可不可数的情形也不同。例如,coffee 一般来说是不可数的,但咖啡店里也常用“two coffees”

深度学习单词

怎样才算掌握一个单词,语言学家 J.Richard 在 1976 年给出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:

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2-34-16.jpg

近年有关单词领域的研究成果导出了这样的结论:单词的学习乃至语言学习本身,主要通过了解单词与其他单词的搭配使用方式,以及结合背景内容来学习实现的,而不是通过先学单词的独立含义,然后再去了解与其搭配使用的词汇。

那掌握词汇搭配最好的途经又是什么呢?当然是从英语的原文中,从可理解性输入的文字背景中来学习,就算只学习独立的单词含义,也应该是从英语原文的词汇搭配使用中获得。

“预估”和“猜测”

在“N400”实验中,当当听到或读到跟预估非常不符合的词汇时,母语者会立即“拒绝”接受这个词,发生 N400 现象。这种对语言中即将出现的词汇的“预估”和“猜测”能力,正是是对自然语言理解过程的核心。对语言中即将出现的词汇的“预估”和“猜测”能力差,也是造成语言理解速度慢的主要原因。

母语者以前的语言认知经历,使得他们脑中有大量的词汇“联用和搭配关系”。那么这种“联用和搭配”是如何实现的呢?大脑对语言输入的处理过程,更偏向于“统计”而不是“分析”。当接受大量的自然语言输入后,大脑中包括“听觉短期记忆”系统在内的各个认知系统,会下意识地寻找语言输入的各种“声音规律”和“重复模式”,自动地对出现的规律进行统计处理,将频繁在一起出现的词汇搭配和句法模式当做整单元的语块来处理。这些被统计提取的语块,再与其他相关的语块进行有机连接后,在大脑中进行“存储”,逐渐转化为大脑的长期记忆语块网络,并随时预备与以后听到的语言中相同的语块相对应。

简单讲,就是头脑中数量众多的语块,主要通过对交流语言和整段文字的大量接触自然获得的,并非主要来源于这些词汇组合单独拿出来分析或背诵,语言的“统计-组块-储存”过程是一种隐性学习。充分发挥这种隐性学习的能力,可以显著提高外语的能力。

集体引个体

我们应该用含有某个生词的词汇搭配来学这个生词,而不是先学单词然后再去学词汇搭配。主要有两步;

  • 通过词汇搭配引导和推测词义(隐性学习):通过搭配使用的其他单词,特别是离得近的词,来确认生词的词性;通过与生词相关的关键词来猜测生词的大致含义。e.g. He tried to the pieces of the broken box back together with glue. 通过 with…可判断 glue 是个名词;它可以把 pieces 给 put back together,可尝试用自己已知的词来替换 glue,比如 nails。
  • 通过查字典来确认词义和引申用途(显性学习):查阅字典,确认词义;重点看一下当前含义的例句,进一步熟悉该单词的使用方式。

不管生词能否猜出词义,都应该查一下词典。另外,当查阅汉英词典获得准确的词义之后,再看一下英语解释,加深理解,同时减少对汉语翻译的依赖,这里用欧陆词典非常合适。

主题领内容

在扩展单词学习阶段,什么类型的材料有利于学习词汇的相关词汇搭配呢?这时需要做到两点,限制难度和规范内容

  • 限制难度,就是找“可理解性输入 i+1”的材料,同一难度的材料需要大量输入直到进入下一难度
  • 规范内容,就是内容避免散乱的,最好是词汇关联性高的,紧密围绕一个概念或主题展开的内容,可以从《美国之音》里选取主题相关的文章。

对大量具有鲜明主题的内容进行学习,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个单词在各种背景下出现的概率高地,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词义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。人在头脑中对词汇的理解是根据前面文字的背景含义“实时更新”的,而这一能力的培养也正是依靠对这个词汇的全方位输入,即其在不同背景下以不同的含义出现在多种句式中的情况。

联络导语义

语义联络是通过绘制表达不同功能与类别的单词之间联系的示意图,来发现某段文字中关键单词与其他单词之间的有机联系,从而把单词按照语义、类别、功能等进行分组和衔接。比如一段对旅客到机场乘机的流程说明文章中关联词汇的语义联络:

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05-55.jpg

这会导致同类单词的混淆吗?单词通过文字背景中的事件、流程、动作或逻辑串联起来的,同类单词的记忆互不干扰,而是相互支持。

语义联络只是一个辅助工具,熟悉了这种形式之后就可以不画图了,因为在读或听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词义间的有机联系,久而久之大脑中会逐渐形成一系列相关词汇概念的有机连接,跟语义联络非常相似。

随着接触更多的原文内容,大脑中会形成一个立体的分级词汇概念搭配连接网络。随着网络中外语词汇间的连接越来越强,网络中一个或一组单词的激活,会令最相关的一系列词汇都处在被激活的状态,此时对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刻,也更快。

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05-56.jpg

背单词与深度学习的比较

相比于背单词,深度学习可能要花好几倍的时间和额外的精力,但是从对单词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来讲,特别是长期效果上,深度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单词,且记忆长久而牢固。词汇学专家 Paul Meara 表明,在外语学习的初期,词汇量大小对外语能力的影响非常大;但当基本词汇学会之后,词汇对外语能力的影响就变小了,而这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发掘词汇的连接结构来提高外语能力。

一语的作用

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english1.jpg

这是一张二语学习层级模式图,L1 为一语,L2 为二语,词汇概念和一语的双向连接通道很坚固,一语和二语的连接只是将二语翻译成一语的那条单向通道坚固。我们学习二语的目的是使 L2 和 Concepts 建立快速的通道,但是这一过程困难又缓慢。因此要善于借用一语来过渡,先用大量的输入建立二语到一语再到概念的通道,再用输出练习强化其他通道。此外,还有一部分的英语学习是不需要强化虚线部分的,比如需要深加工的数学(读懂意思后便可用一语来思考,思考完后再用二语表达)和比较不常见的青蒿素这种词汇,明白这些可以大大减轻学习量。

示意表用途

抽象词汇一般需要借助具象词汇的解释,或者借助词汇搭配来引导才能理解其含义。但有时引导会相当麻烦,汉语又很难准确表达时,可以尝试用示意图来辅助理解。以 over 为例:

  • 静态基本空间含义:在…之上,e.g. The clock is over the couch.

    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30-05.jpg

  • 静态:在…另一侧,e.g. His father lives over the river.

    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30-06_115.jpg

  • 动态:越过…,e.g. He jumped over the fence.

    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30-06_183.jpg

  • 动态:完成,e.g. Game over.

    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30-06_286.jpg

  • 动态:超过,e.g. His spending is over the budget

    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30-06_293.jpg

  • 动态:控制、覆盖,e.g. He oversees this department.

    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30-06_335.jpg

  • 动态:翻转、倒下,e.g. He knocked a chair over in the meeting room.

    https://xieting-img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2017-06-11_15-30-06_377.jpg

over 的学习,既不是一个一个含义分别记,也不是结合文字记忆,而是

  1. 可理解性输入,这里“over”是使用听的手段
  2. 带“over”’的句子接触多了以后,大脑会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,一方面是搭配形式,另一方面是这些含义的共同点和差异
  3. 在利用隐形学习的同时,结合显性学习,包括讲解、归纳总结来深化理解和提高效率

参考

ChangeLog

  • 2017-06-11 初稿